行动怕亏本,不动怕踏空,接下来该怎么办?
原创 碧树西风 人间罗盘
2024年10月16日 21:26 浙江
在过去的三年里,很多读者都听我的,现金为王的日子过了三年。
可是当下,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,无论是金融还是财政,各个口子都在发力。
这时候,他们才发现一件事,不动如山不容易,侵略如火更不容易。
过去的三年忍着不动不容易,但是未来该怎么动,更不容易。
行动,怕亏本,不动,怕踏空。
在发力的阶段,你不动你就会被稀释,你乱动那可比被稀释快多了,两难,好纠结。
我今天,准备把投资与交易里面的绝大部分事情,都一次性讲清楚。
因为在战争时期,会打仗的,肯定比不会打仗的,存活率高多了。了解战争到底怎么回事的老百姓,比不了解的,家庭财富,肯定要安全多了。
全文两万字,一共分四个部分,文中多处有链接,俗称画中画,文中文,阅读时请留意莫错过。
本文的内容涉及金融,很多人的留言未必适合放出来,但是你在文中的每一条留言,我都能看到。
以下进入正文:
第一部分,用最庸俗的语言让你分清楚投资与交易的区别。
我发现,我们很多人实际上是分不清何所谓投资,何所谓交易的。
其实区分这一点很容易,你先扪心自问一个问题:
那就是你到底有没有信仰。
我忘了谁说的,反正是读者们说的,几年前,有读者留言说,无论你在十年的尺度上看到房子是涨是跌,只要你拉长到一百年的尺度上,你去看那些全球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,它就是涨的。
只要不发生战乱,只要你那个产权能守住,只要城市没有大幅度衰落,比如伦敦变成鹤岗了。
那么上述这一切就是成立的。
再比如,有读者也是几年前的留言,他说,无论你在十年的尺度上看黄金是涨是跌,在人类一百年的尺度上,黄金的增值能力很弱,弱到几乎没有,但保值能力很强。
一百年前它能买辆豪车,等重量的它一百年后也能买辆豪车。
它跑不赢其它拥有增值属性的资产,但是它肯定能保持相对于绝大多数商品的购买力。
这两个读者在讲什么?
在讲信仰。
投资本质上就是在讲信仰。
巴菲特持有一家公司几十年,不是源自于高抛低吸,不是源自于赚取差价,而是源自于信仰。
他在几十年前做那笔投资时,需要看三件事。
第一件事,他信不信,几十年后美国还是老大。
第二件事,他信不信,几十年后,这家公司的商品依然是人类广泛需要的。
第三件事,他信不信,几十年后,这家公司依然是它所处行业里的龙头。
看到了么?他不是赚差价的,他是根据信仰做的决策。
如果你把世界看作一家公司,他无非在站队伍,他跟了一个他相信的老大,他跟了一个他认为会长期存在的部门,然后他持有这个部门的股份。
如果这个老大在公司竞争中,失势了,他会输,如果老大没有失势,但是老大下面的部门调整了,他也会输。
所以他的决策指标是什么?
是方向。
他考虑的不是波段,是方向。
投资这件事只考验投资人一件事,就是你看方向的能力。
只要你方向看对了,中间多少挫折都无所谓,反正作为投资人,你是低杠杆的,你是长期主义的。
你又不会爆仓,你的成本就是时间嘛,方向看错了,那你的时间全白瞎。
赵丹阳曾经问巴菲特一个问题,我很看好一个公司,结果它不涨;巴菲特说,等它涨;赵丹阳继续说,我等了很久,它一直都不涨;巴菲特说,耐心等它涨。赵丹阳最后说,我等了很久很久,它还是不涨,巴菲特说,那就是你看错方向了。
所以巴菲特的策略非常简单,只要你跌入到他认为合理的区间,他就买,他不管你是否未来一两年继续下跌,他不管这个。
那么这种策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
是如果这家公司的高管一直减持,如果这家公司并没有真的打算做100年,如果这家公司跌着跌着退场了,那么也就意味着巴菲特的方向看错了。
所以巴菲特本质上是在买公司的,俗称我信不信你这个团队。
如果我信你是刘备,那我就是你的糜竺,糜家倾其所有支持你,哪怕你当阳长坂败落,携民渡江,我也支持你。放弃徐州的所有产业,都要把妹妹嫁给你。
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,你有没有糜家的那种信仰。
如果你有,做你相信的事情就可以了。
如果你没有,那就不是投资话题,那是一个交易话题。
交易者是没有信仰的,他即便投了刘备,也不是因为他相信皇叔,而是想要捞点好处。
所以有很多网民,他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这样,说当时曹操已经取得半壁江山,手下谋士众多,以颍川为主。诸葛亮去了之后,也没有前途,只能像司马懿一样夹着尾巴。
因为想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,于是抄底了当时处于低谷的刘备。
这种判断,这种以己度人,就是交易者思维。
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,首先要做个自我审核,我是个什么人,我就去做什么事儿。
我是兔子我就学习如何吃萝卜,我是狼我就学习如何抓羊。
这句话非常重要,越早期的判断和分类越重要,越早认识到自己骨子里是个什么人,越有利于后面的努力不白费。
我们很多人是糊涂蛋,糊涂体现在这山望着那山高。
他看到投资人收获的时候就羡慕嫉妒恨,他看到交易者收获的时候就羡慕嫉妒恨。
他很少去思考,自己骨子里到底是个啥人。
你是个啥人,你自己最清楚,你到底有没有信仰,你自己最清楚。
我今天一定是以交易为主,因为我太清楚大多数人他就没有信仰。
我在教一群没有信仰的人,你说我能教你们什么?
当然,少数真的有信仰的投资人,你同样需要学习交易,你不做不等于你可以不懂。
刘备身边的糜竺他也需要看人的,需要看清楚谁是他这样的长期伙伴,谁是投机分子。
因为说到底,绝大多数人都是投机分子,你不彻底理解人性,你投资也做不好的。
所以我们今天重点分析交易者。
交易者是没有办法相信理想的,因为交易者并不存在信仰。
任何行为到了交易者眼里,都是为了高抛低吸,都是为了获利。你甭管他是不是骗别人,甚至是不是骗自己,他骨子里就是这么想的。
所以交易者天然就会面临两个困境。
第一个困境叫做踏空的痛苦;第二个困境叫做损失的恐惧。
什么叫做踏空的痛苦?
你看你闺蜜嫁了一个男人,这个男人风生水起,你闺蜜也跟着夫贵妻荣,你特别嫉妒。
因为这个男人,曾经追过你,被你拒绝了。
什么叫做损失的恐惧?
你跟你现任男友在一起,继续吧,你怕他发展慢,甩了他吧,你又担心他离开你之后,一飞冲天。
上面这两条是天底下所有交易者无法避免的痛苦。
因为你不是投资者,投资者本质上是良家子,人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。
她也许是将军夫人,但是,她是在那个将军还是个上尉的时候,就嫁给他了,陪着他二十年,一步步看到他从上尉变成了将军。
可你不是,明白不?作为交易者,你只是想要捞一笔,同时又怎么样?又担心偷鸡不成蚀把米。
所以我们说,一个发现自己没有信仰,难以成为坚定的长期投资者的人,怎么才能成为优秀的交易者?
很简单,你去看那些从事那方面行业的男男女女。
老话讲,一个人,是不是良家,一个笑容就看出来了。
职业的,那个脸上的笑,是充满了风尘气质的。
风尘气质是什么?就是阅尽众生之后的,不发自内心,而是发自职业习惯的气质。
因为经历的太多了,什么都解锁过了,内心沧桑的一匹,早就没有爱了,只有职业习惯。
这种职业气质,就叫做风尘气质。
一个交易者,或者讲韭菜式的交易者,你想要变成职业交易员,这个过程,就像良家投入那种场所,最终成长出来的模样。
这个道理很简单的。《流星花园》里面杉菜为什么那么青涩?因为她只谈了四个男朋友。
职业交易员相当于要在限定时间内,谈四万个,四十万个。
经历的人足够多了之后,人的内心就被磨平了。
俗称你的前男友,前女友太多了,多到比一个县的人口都多。
那这里面什么人都有,有特别成功的富豪,有特别失败的流浪汉。
明白我的意思么?你只有几个前男友,前女友,那你当然惦记损失,惦记踏空。
你的前男友前女友比一个加强师都多,你还能记起来谁是谁?
所以本质就一件事,作为交易者,你得起量,你才有可能成长。
注意,只是有可能,只是必要条件,并不充分。
我们观察到很多人,交易经验十年八年了,交易的次数也不少,但是整体上,依然是亏损为主。
到底为什么?
答案很简单,因为你并没有形成职业的心态。
是的,以你经历过的数量来看,你已经算是风尘行业从业者了,但是,你并没有抱着职业的心态。
俗称你并没有十年工作经验,你只是把一天,重复了十年。
你每一次接待客人,都还是抱着谈恋爱的心态,抱着让自己开心的心态。
你比如下面这些现象。
1、很多交易者这种模式也做做,那种模式也做做,为什么?
因为他手痒,他不做,他就难受,他就觉得好像有什么钱是自己错过的。
但实际上我们清楚,盈亏是同源的。
你做得多,盈利的机会多,亏损的机会也会多。你做得多,你的资金也就分散,最后可能就是跑来跑去一场空。
你反观那些职业的,他们只做自己最优的模式。
模式是可以跑出来的,花个一年,把自己各种模式的收益曲线都跑出来,去比较一下资金增长状况,择优就行了。
就好比你已经用赛马的方式把你手下智商最高的诸葛亮跑出来了,不让他集中管理资源,难道还让李严掣肘么?
而很多人他不是这样做的,他第一年根本就没有说把资金分成很多份,去跑不同的策略。
而是根本没有策略,自己想咋搞咋搞,今天觉得这个指标重要就增加权重,明天觉得那个因子不好就拿掉,那么数年下来,上帝都不知道你到底在搞毛线。
2、很多交易者每天都在犹豫,进场犹豫,出场犹豫,有时情绪来了就重仓,有时情绪走了就轻仓。
其实是一样的道理,都是没有职业化导致的。
就像你今天见到一个小鲜肉客人,就十分来劲,明天见到一个秃顶客人,就不给人家好脸色。
你能是职业的么?
说到底,你还是没有拿自己当会所里的服务人员,你拿自己当客户了。
而你去看那个职业的,他是没有个人好恶的,不会因为你是小鲜肉就给你打折,也不会因为你秃顶了就加价。
你鲜肉还是秃顶跟他没关系的,他又不是投资人,他又不打算嫁给你。
所以说,一个优秀的交易员,是怎么培养出来的?
很简单,就是把一群交易者,丢入一个熔炉,让一个加强师的客户来那啥他。
如果你抗拒,你排斥,那就只有痛苦,没有经验。
很多人的投资感受就是这样,每天除了担惊受怕什么都没有。
但如果你投入,你把这种被虐当成熔炉,慢慢地,你的眼神就变了,那股子劲儿出来了,身上的味儿对了,这就叫风尘气质。
所以啥叫交易系统?就是经历了一整个加强师之后,你脸上的风尘味。
那味儿就是你的交易系统。
我今天讲得这么俗,很多人应该能明白了。
真正的投资人,和职业的交易员,并不需要依赖市场行情,再看好,巴菲特也不会满仓,再不看好,巴菲特也还在持仓。
至于交易员,那更是只要有波动的地方,就有交易。他们大多数人相比于方向,更关注策略。
严格意义上讲,他们只是拿着一个筛子,像淘金一样,去市场里筛沙子。用他的交易系统去市场里面过滤出利润。
这就是我第一部分告诉你的,你要自我评估,弄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信仰,然后就此各别西东,一个往西,一个往东。
第二部分,市场是可以被预测的么?
经过了第一部分,我想读者们应该已经分成两类了,有信仰的,和没有信仰的,以职业投资人为目标的,和以职业交易员为目标的。
无论你现在站在什么群体里,你都还是小白状态。
你只是一个性格上适合成为投资人的小白,或者性格上适合成为交易员的小白。
这个阶段,作为初学者,我们首先要经历一件事,洗髓。
你看武侠小说里,动不动上来先练习一个洗髓功,这么做就是为了把你身上的韭菜气质,去掉。
把那些可能影响你日后发展的认知,习惯,统统洗掉。
投资也好,交易也罢,双方最终的目标都是盈利。
可是在这件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事情上面,很多人,尤其是散户,他们的理解,或者讲认知,从根子上,就是错误的。
他们理解的盈利是怎么产生的?
是说有一个高人,他能够预知未来,好比说,这个人他知道某个品种,某年某月会到某个位置,于是他提前埋伏进去,到了位置,他获利。
我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。
我说,交易当中,时间远比位置更重要,你交易的是时间点不是价格点。
很多有投资和交易经验的读者,看了之后,纷纷称是。
那么他们理解成什么了呢?
他们理解成下面这段话:
本质上讲,你交易的不是点位,不是说你在X点位买入,在2X点位卖出,你不是在赚取一段点位差。
你实际上做的事情是在X这个时间买入,你在Y这个时间卖出,你并不可能笃定Y这个时间里的价位一定是多少多少,你只是笃定Y这个时间减去X这个时间之后,你是有利润的。
那么这番理解对不对?
严格意义上讲,仍然不太对。
因为你这么去理解,依然抱着同样的想法,你还是认为有一个高人,这个高人可以笃定,Y时间的价格一定比X时间的价格高,或者低。
但这个笃定,从来不存在。
咱们来想一个问题,前提假设问题。
你觉得,如果当下的时间是X,那么在未来的时间,比如Y,这个时间点里面,有没有可能存在某些信息,是当下X这个节点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的?
有没有可能?
有可能。
这个道理很简单,我们把X这个时间点假设成牛顿时期,Y这个时间点假设成爱因斯坦时期。
在牛顿时期,爱因斯坦才发现的相对论,就是没有人知道的呀。
那么在市场上也是一样的。
市场上一定存在某些东西是你只有到了未来的那个时间点才知道的,俗称活久见,你只有活到那个年头,你才有可能见到。
俗称市场不是一个完全闭合的系统,不是说只有重复,不是的。
那么也就是说,我们所有对未来,对Y这个时间点的推演,从逻辑上,它就不是必然成立的。
看到这里,很多人懵了,那我们的交易到底在做什么呢?又或者说,预测这件事,在交易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?
答案很简单,它的作用就是预案,预测只能用来当预案。
我们想想看,咱们打牌是怎么打的?
是不是你假设对方是这样的牌面,你假设他会这样反应,你在出牌前,总得有个假设吧?
人类打仗也是这样打的,我们在出兵之前,总是要假设对方会如何如何排兵布阵,这个假设,就是预测。
这个预测,就是我们的预案,但它也仅仅只是个预案。
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如果你变,我也会变的。
我出第一招,只是投石问路,我要根据你的反应来判断我对你的预测是更靠近了,还是更远离了,以此来干嘛?
来纠正我的第二招。
有没有想明白这里面的原理?
所以一个职业的交易员,或者说世俗眼里的高手,他不是靠预测,但是他有预测。
就像名将出兵之前,一定有预案,但绝对不是指望预案。
那么他到底指望什么?
答案很简单,他指望变数,或者说,他在关注你的出牌到底是变数无穷,还是把棋走死了,露出了破绽。
我相信,很多人都看过武侠小说吧。
你去看古龙的小说,花无缺和小鱼儿对决,两个人都没有出手,花无缺待在圆心,如同老僧入定,而小鱼儿呢,围着花无缺在空中四处游走,不断的变幻招数。
武功低的,都不理解俩人在干嘛,因为没有真打起来。但是武功高的,已经看出门道了,说两个人的彼此试探真惊险。
这就是交手,小鱼儿不停的变幻起手式,花无缺不停的观察,在观察你的每一次变化,是把棋走死了,接下来是只有一种变化了,还是把棋走活了,接下来还有360种变化。
如果你把棋走死了,那么花无缺就出手了,如果你仍然生机盎然,变幻无穷,那么花无缺就忌惮,因为你的可能性仍然有很多。
他就只能继续等战机。
而如果你一旦被他预判了你的预判,被他预判了你未来的可能,那么他就觉得机会来了,他就可以动手了。
因为他很清楚,你的牌面已经打死了,你剩下能出的招就那些,他只要针对这些制定计划就行了。
这段话是在讲武侠,你把武侠里的隐喻,拿到市场里也是一样的。
为什么说,会买的是徒弟,会卖的是师父,会等的是大师?
大师到底在等啥?在傻等么?
不,大师做的事情就跟花无缺是一样的。
他只是像个猎手一样,不停地在计算,在计算市场当下某一刻,有没有出现确定性的事件。
所谓确定性就是他发现你出招了,你无法缩回去了,你又没有后招,那么你的位置就只能落在某个点,于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他动手了。
他在那个点等你。
明白这个意思么?你不动,他不动,你只要露出破绽,他就咬死你的破绽。
他在等的就是这个破绽,他在等你把棋走死了,等你进入死胡同,他来堵你。
长线投资人里面,巴菲特是这么做的。
他的打法就是等位置,他在等某个你不得不出手的位置。
你去看这种事情非常多的,最近这二十年来,比如08年的时候,再比如疫情期间。
巴菲特笃定美联储已经没牌了,要么耍流氓也得拉起来,要么美联储就只能让地球不长草,大家都别过了。
那么他的出手时机也就到了。
波段投资人里面,索罗斯也是一样的。
他当年针对英国,就是笃定你两个里面只能选一个。当然,他后来扫荡了东南亚一圈还不过瘾,企图针对我们,失败了,为什么?
因为这道题对他而言超纲了。他理解的是经济学,他不理解政治经济学。
高频交易者里面,已故的西蒙斯还是一样的。
只不过他等的那些确定性事件更加密集,发生在更小的时间碎片里。
比如说就这一秒钟里面,就会有确定性的事件,相当于他在零点几秒的时间里打了一个埋伏,然后就撤了。
所以你会看到,这一切本质上都是时间游戏,都是等待游戏。
无非长短不一。可以像巴菲特那么长,也可以像西蒙斯那么短。
但所有的大师都在等,都像花无缺一样在等,等到你露出破绽,等到你没法缩回招数,等到你接下来能走的招数是固定的时候,他一把就把你揪下来。
无非这个过程中,巴菲特的绝对时间间隔太长了,于是散户们觉得他最像那个入定的老僧。
而西蒙斯出手的次数太密集,你以为他像东方不败一样,天下武功唯快不破,不停的出手,漫天遍野都是他的绣花针。
实际上,西蒙斯也在等,只是在更小的时间尺度里等,你把绝对时间缩小到一秒钟之内,他也有大量的时间在等,只是他选择等待的那些是一秒以内的破绽。
我打个不怎么形象的比方,好比巴菲特练的是猴子偷桃,索罗斯练的是白鹤亮翅,西蒙斯练的是黑虎掏心。
他们在干嘛?他们都在卡BUG。
我是猴子偷桃,那我就等符合猴子偷桃的条件,符合的我才做,不符合我不做。
你注意,这跟散户的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散户的习惯是反过来的,他是不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统,因为他没有系统。
他是单纯看行情,然后他企图预测行情,于是什么在他眼里都是机会,他什么都去做。
但是高手们不这样,他们是有系统的,他们是三千弱水,我只取一瓢饮。
取哪一瓢?取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交易条件的那一瓢。
我是猴子偷桃我就卡猴子偷桃的BUG,我是白鹤亮翅我就卡白鹤亮翅的BUG。
巴菲特这种猴子偷桃的,他是不会去偷索罗斯那种白鹤亮翅才能偷的桃子的,因为他清楚,那个机会不属于他的交易系统。
俗称你的方法,是卡不住别人系统里的BUG的。
看懂为什么说大师会等待了么?
大师会等待那是在旁人眼里,其实在大师自己眼里,他没有等待,他只是在卡BUG,卡属于他的交易系统的BUG。
当你理解了为什么说大师会等待,当你理解了数年出手一次的巴菲特,和一秒出手好几次的西蒙斯都是等待大师的时候。
你就会明白我前面讲的,重点不是预测,而是你出招的姿势。
你这个姿势,或者说你这个招数,到底是猴子投桃,是白鹤亮翅,是成体系的,还像闪电三连鞭那种胡搞瞎搞乱来的。
这个影响了最后的结果。
预测仅仅是你的预案,庸将打仗,他打的是个死仗,跟赵光义一样,他预测对方这样出牌,如果对方没有这样出,他就挂了。
因为他的排兵布阵,只能应对一种情况。
天才将领打仗,他打的是个活仗,跟李世民一样,他预测对方这样出牌,结果对方没这么出牌,没关系,他的排兵布阵一样可以应对。
他的排兵布阵可以应对所有变化,就像独孤九剑,破箭式,破天下一切暗器。
这就是灵活,每一步都能给下一步留下无限的余地,就像小鱼儿的出招,处处留有后手。
我前面举过三个例子,其中巴菲特,西蒙斯,都没有什么失败案例。
索罗斯是有的,20多年前,他曾经狙击咱们某个城市,铩羽而归。
但是你注意,他没挂哦。
这一点,就是我说的,真正的高手,都是有预测的,但是并不指望预测。
隋炀帝征伐高丽,一旦战况和他的预测不一样,他就彻底崩了。
李世民也征伐高丽,一旦战况和他不一样,他还能全身而退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每当你胜利的时候,你是大获全胜,而当你失败的时候,你是什么?你是不会伤筋动骨的。
那么次数多了之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不脱颖而出,谁脱颖而出?
这才是本质问题,就是如何让自己赢的时候,利润尽量放大,输的时候,损失尽量缩小。
孙子兵法里面有句话,其徐如林,其疾如风,侵略如火,不动如山。
抓不到破绽的时候,就像山一样持重冷静;败退的时候,就像森林一样整齐肃然;抓到对方破绽,就像风一样迅捷果断;咬住对方,就让利润去飞,像烈火一样蔓延。
所以你看到了么?
打仗打的是预测么?并不是,打的是军队。
说穿了你自身是这样一支军队,那么即便你中了埋伏,敌人也会感慨,撼山易撼岳家军难。
所谓军队他一定是有交易系统的。
不是只有西蒙斯这样的会有明确的,程序化的交易系统,哪怕是巴菲特这样的,他没有程序,他也一定有他的交易系统,就是什么是他做的,什么是他不做的,什么情况才做,什么情况不做。
巴菲特绝对不可能说他临时靠预测,临时做决定,不可能的。
靠预测就是军队是什么无所谓,完全靠诸葛亮的锦囊妙计,猜对了就对了,猜错了就挂了。
那你这是写小说。
所以你看到了?
无论是投资的小白,还是交易的小白,他们都是靠预测的,而无论投资的高手,还是交易的高手,他们都是不靠预测的。
靠预测交易的散户,和根据系统来交易的职业选手,双方之间是有一道明显的鸿沟的。
前者是戴着小红帽就上战场了,后者是我先打造一支军队,然后才上战场。
我给你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。
当遇到一个交易机会的时候,前者的表现就是我想要做,我就开仓,我就做进去了。
后者是首先判断,这个符不符合他的交易系统,符合了,他才会做进去。
如果不符合,他也想做进去,那么他只有一条路。
就是修改,修改自己的交易系统,使之符合。
可是修改之后的交易系统,是要重新做回溯测试的。要测试通过合格了,然后才能正式上线。
可是到这个时候,眼前的这个交易机会,早就过去了。
看到了吧?
系统交易者他是没有办法临时做任何决定的,不属于你的,你就是做不了。
你是白鹤亮翅,你就只能卡白鹤亮翅的BUG,你想要去卡人家猴子偷桃的BUG,你首先要改,把你的招数改成猴子偷桃,然后还要经过测试,能够正式上线了,你才能去卡人家的BUG。
你单次看,只会觉得好麻烦。
但是你拉长了时间去看,这就是游客和军队啊。
我们假设都是波段交易者,都是像索罗斯那样,准备在一年或者几个月的时间里捞一笔走人的。
游客和军队的区别是什么?
游客是觉得这个价位合适,他就买了,你注意,他是没有系统的,这是他临时决定的方案。
下次同样合适的价格,他未必买。因为他就没有开仓平仓的条件的说法,他只有临时决定。
那么买了之后, 如果跌了,他会怎么做?
他会在跌到一个他觉得合适的时候,加仓。因为他要摊低成本呀,那么加仓了之后,如果反弹了,反弹的最高点,依然没有让他回本,他会怎么做?
他会等,等着啥时候回本。
结果运气不好,没等到,反弹之后,又下跌,甚至跌破上一次加仓的位置。
这个时候,他只能继续等,等到他又觉得合适,他又加仓。
慢慢地慢慢地,随着一路下跌,他的仓位越来越重,最后他变成什么了?他变成了一个长线投资人。
看到了么?
他不是说因为我上来就有信仰,我是以价值投资为目标,我是要跟这个男人,无论他是流浪时期的刘备,还是入蜀的刘备,我都跟定了。
他不是这样想的,这不是他最初的目标。
他最初只是一个波段交易者,他只是想要投机一把,结果没成想,超出了自己的预期,于是,他被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。
俗称被这个男人套牢了,套了一辈子。
这就是大多数散户的表现,他其实知道自己没有信仰,他也知道自己不是价值投资者。
但是他并不理解交易怎么做,于是做着做着,稀里糊涂变成了一个被动的价值投资人。
那么我们去看一个交易者,面对同样的投资,他一定是有预案的。
这个预案不是只有预测,而是有一整套规定。
在他入场前,他一定是有计划,到什么价位,我第一次入场,如果跌到什么价位,我第一次补仓,跌到什么价位,我第二次补仓,并且每次补多少,都是事先定下的,到了就执行。
那么如果继续下跌,跌到多少,他会止损,当然,反过来,如果上涨,涨到多少,他会止盈。
这个止盈的区间,这个止损的区间,这个盈亏比,他也是算好了。
然后他就是去执行。
换言之,他预期赚多少钱,或者亏多少钱之后他会认栽出局,都是他事先定好的。
他没有一个临时的决定,没有。
所以他不可能被迫变成一个长线的投资人,不可能,他要么赚,要么亏,都是事先定好的。
那么假如说这笔波段交易最后以止损出局,亏了,他会复盘。
会重新审视自己选择品种有没有问题,选择点位有没有问题,第一次补仓,第二次补仓的位置有没有问题,以及每次的数量,仓位,有没有问题。
怎么审视?回溯测试呀。把你的交易条件,代入到你此前的数百次同类交易里面去看。
经过测试发现,同样的事情我做100次,注定有30次是亏的,我无法拒绝它,因为拒绝了这30次的亏损,就意味着我拒绝了另外70次的盈利。
盈亏同源。
那么我的交易系统就没问题,我就不会因为这次亏损而做任何修改。
如果你的交易失败,拿去回溯测试,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,那么也不是修改这笔交易,而是修改你的交易系统。
因为你发现交易系统修改了之后,会变成80笔盈利,20笔亏损。那这个叫做系统性的改进。
你看到了么?我这个例子下面就是一个游客和一个军队的区别。
游客是想吃啥吃啥,想咋吃咋吃,军队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事先定好的,吃饭的流程就这样。
军队每一个动作都标准化了,你要改,那就得全军一起改。如果你想躺着吃那就得全军一起躺着吃。
所以时间一拉长,作为游客,你必然会输光的。
这就是为什么赌场从来不怕你赢钱,只怕你不玩。
因为他知道你在乱玩嘛。甚至你的认知都是错的,你还指望靠预测挣钱呢。
这就是我们第二部分的目的,我先给你洗髓,把你身上那些游客的坏毛病给你洗掉,让你看看标准化作业的军队,是啥样的。
第三部分,交易系统是通用的么?
经过第一个部分,读者分成了两个群体,认识到自己适合做投资的,认识到自己适合做交易的。
经过第二个部分,无论是哪个群体里的小白,都认识到了自己过去的思维方式从根子上就是错的,也认识到了交易系统是不可缺的。
那么接下来,人们会掉进第三个坑里。
大家会想当然地把交易系统理解成windows。
windows的特点是普适性的,大家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个版本。
但是在金融的世界里,这是明显不可能的。
大家都赚钱,赚谁的钱呢?
20多年前,我读书的时候,很喜欢玩三国志游戏。
游戏里面,人跟人之间,是需要有相性的,就是合不合得来。
你看刘备和诸葛亮就处挺好,曹操和陈宫就处不好。郭奉孝和曹孟德就处挺好,跟袁本初就处不好。
如果我们把谋士看作交易系统,主公就是交易者。
这就是为什么交易系统不是一个软件,不是像windows那样同一个软件版本可以被全球几十亿用户使用。
交易系统换个人去操控,就会出问题。
这里面的问题就是相性问题。
因为使用者本身是千人千面的,哪怕是成熟的交易者本身,巴菲特,索罗斯,西蒙斯,他们的交易认知,交易风格,都是天差地别的。
一个是航海家,一个是赛车手,一个是飞行员,如果你现在给这三个人同一辆自行车,你觉得结果是什么?
是都不顺手。
航海家需要一条船,赛车手需要一辆车,飞行员需要的是一架飞机。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这里面实际上是有两件事的。
一个是交易者本身的偏好,另一个才是围绕交易者的交易系统。
那么我们先来看交易者本身的偏好,请问,交易者是只有偏好么?
不,不是的,你这么想是因为我前面举的例子都是牛人,无论刘备还是曹操,都是牛人,无论巴菲特,索罗斯,还是西蒙斯,都是牛人。
他们的交易认知很高的,只有彼此之间交易偏好的差别。
那么我问你,更多的交易者是什么?
是交易认知也很低的。
比如袁术,比如刘璋,甚至更加不如的才是大多数。
很多人对交易系统的理解,对诸葛亮的理解,实际上是事后诸葛亮型的。
明白我这句话么?
你是站在穿越者的角度去看待诸葛亮的,你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,觉得他是武庙十哲,他说什么你听什么就对了。
但是这个信息差,对交易者而言,是不存在的呀。
即便上帝亲手送给你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完美交易系统,比如诸葛亮,你也是没法使用的。
为什么?因为此时此刻的诸葛亮,就是一个村夫。
诸葛村夫给你的很多建议,是违背了你的人性的,是你的见识范围所无法理解的。
那你也就没法认可他。
咱们很多人对诸葛亮的了解来自于小说,小说中诸葛亮擅长的是什么?
祈风和锦囊对吧,你放到交易市场上他就是能够左右行情,他铸个七星台,要涨就涨要跌就跌。他弄个锦囊提前知道点位。
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诸葛亮在小说中被塑造成这个形象?
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认知,他欣赏的所谓智慧就长成这个样子的。
你如果说诸葛亮最大的优势在于战略意识,在于提前于时代的眼光,他甚至可以围绕蜀锦打出三国时期的货币战争。
大多数人能听懂吗?
当你自己的认知根本没到位时,你是无法理解他到底牛在哪儿的。
你关注的问题是这个品种到底是涨还是跌,但是交易系统关注的是这个品种到底满不满足交易的条件。
发现了么?鸡同鸭讲,你们讲不到一块去的。
就像很多人都说刘表为什么不请诸葛亮出山,俩人住在一个城里那么多年,而且彼此是亲戚。
道理很简单,刘表不觉得诸葛亮牛呀。
刘表听不懂你那套战略,听不懂你的货币贸易战,听不懂你借魏吴的贵族的财富,然后再去打他们的整个体系,他压根就听不懂呀。
这就是很多人的核心问题,俗称你没有办法和诸葛亮打配合,你只能听懂骗子说的话。
因为骗子像小说里一样有锦囊,会祈风。骗子会告诉你因为一个不相干的小道消息,于是乎市场就应该这样这样走。
是他在骗你么?不是,是他迎合了你的人性,是你本人只愿意接受故事会,只愿意接受大棋论,是你的人性提出的那个诉求,原本就只有骗子才能满足呀。
这就是为啥交易系统无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。
因为你本人的思维方式就不是一个系统化之后的思维方式,明白我这句话么?
你本人要从原始部落里走出来,你才可能选择医生,拒绝巫师。
假如你不肯改变自己,让你抹去信息差,让你不带着后世的记忆穿越,回到刘备的位置上,回到曹操的位置上,你的表现注定一塌糊涂。
因为你会觉得你身边的谋士一个个都面目可憎,每个都和自己说不到一块去。
多年后,历史的结局会告诉你,你不喜欢的那些,都是当时的顶级谋士,而你喜欢的,都是些渣渣。
最后你忽然发现,哦,原来自己才是那个袁术啊。
这就是那句话的由来,为什么说一个人只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,就是这回事。
当你欣赏得来的时候,其实你的认知已经到位了,而在你的认知到位前,你是没法欣赏你认知以外的世界里的智慧的。
你以为袁术知道自己傻,知道诸葛亮牛?不,他不知道的。
每个人知道的东西,都是受限于自己认知的。
你去看市场里,绝大部分散户只要赢钱了就觉得自己是神,只要亏钱了,就盲目崇拜赚钱的那些人。
他们崇拜巴菲特,只是因为他赚钱的结果,他们并不懂得欣赏巴菲特,那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巴菲特到底牛在哪儿。
所以到最后,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是个死胡同。
你想要拥有关张诸葛亮,前提是,你得牛,你不牛,给你都没用,你都用不上。
就这么现实。
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,是绝望的。
因为他们误以为,我可以不牛,只要我拥有关张诸葛亮就会如何如何。
现实问题是,这是不可能的,除非你生来是二代。
你拥有了关张诸葛亮没有的资源,或许有可能,但如果你生来是王校长,你何必研究这种艰辛的话题?躺着花钱不香么?
看到问题的关键点了么?
绕来绕去,我们绕不开交易者本人的认知。
而提升交易者本人认知最好的方式是什么?
是小成本。
我在国际市场上从事高频交易16年了,头两年我就没挣到钱,第一年是亏的,小亏,第二年一共赚了150块,换算成RMB了。
但是这期间,我赚到了八成以上的认知。
我所用的成本,就是两年的时间,外加几万块的启动资金。对,那两年里,我一共就只投入了几万块。
这个耐心,是我优于绝大多数人的地方。
他们上来就想赚钱,于是加大投入,结果一塌糊涂,一蹶不振。
而我上来就认为赚钱是第三件事。
第二件事是寻找诸葛亮,我前面第一部分,第二部分分析过了。
那么第一件事是什么?在寻找诸葛亮之前第一件事是什么?
是先让我自己,变成刘备。
我不提升成为刘备,我永远也欣赏不来诸葛亮的,我没法和他配合的。
所以,我花了两年时间,用几万块的本金,去进行了长时间大量的交易,把所有要摸索的,都摸索了一遍。
然后,才开始加大投入。
也就说,等我加大投入的时候,我已经提升自己变成刘备,而且拥有了诸葛亮。
可很多人不是这样做的,他们连枪都没有摸过,上来就梭哈,有些人其实经过多年交易的打磨,最后明白了我今天讲的这些道理。
问题是,他们为了今天这篇文章里的内容,耗费了几百万。
也就是说,你们今天用不到五块钱明白的这点事儿,他们用了几百万,那么,即便他明白了,他还有本金么?
他没有了呀。
我相信今天的读者里面一定有这样的人。你看今天的内容,唯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只剩感慨。
因为你的本金已经耗光了,而且你可能此时此刻负债累累。
而你当年雄心勃勃的时候,对今天咱们要谈的这些内容,一无所知。
俗称你昔日的学习成本太高了,你付出的代价,太大了。
不过我这里面要谈一点题外话,和交易,和投资都没有关系。
其实,当你把自身提升成刘备的时候,你会发现,你做什么行业都会赚钱的。
因为你的稀缺性诞生了。
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袁术,没有多少刘备的。也许你当初是为了投资,为了交易,为了配得上诸葛亮那样的交易系统而提升的自己。
可是当你完成了第一步之后,你会发现,各行各业都会向你招手。
08年的时候我还是个工程师,09年的时候我已经是架构师,比其他架构师的资历要短至少五年,12年的时候我已经是高管了。
你很难说这件事和交易没有关系。
08,09年我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认知,另一方面寻找了自己的交易系统,这个过程,也极大的改变了我自己。
别人看到你,会觉得这明显是个人才,因为你整个人焕发出来的气质都不一样呀。
你的勤奋,你的专注,你的理智,你的持续性,你对自己的情绪管理,你对他人人性的谙熟,你一切一切的优秀素质,会让你在几乎所有领域里,吊打绝大多数人。
其实很正常的,你在市场这么残酷的地方打磨自己,再回头去看职场,就像幼儿园小盆友在过家家。
而老板看到这个年轻人身上那股子百战劫余的气质,他不可能不被你吸引。
你看那种打过很多年仗的老兵,他走到新兵队伍里,大家不由自主的都会听他的,团队很快就会围绕他开展工作。
你不让他当头,他都天然会变成那个头。
这就是附带的价值,你在努力提升自己投资,交易的认知的过程中,实际上,是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作,甚至生活,教育,方方面面。
因为说到底,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的本质都是选择。
而交易就是金融领域里的选择命题。
你把某个领域里的选择弄通了,你实际上把人生所有关于选择的这个大课题,也就弄通了。
一个精通选择的人,走在任何行业里,你都是翘楚。
第四部分,为什么你迟迟无法进入稳定盈利?
经过前三个部分,某些读者可能已经觉得,我知之矣。
该分类也分类,该洗髓也洗髓了,该干嘛也知道了。
但是对不起,我要提前给你们打一针。
我要把你们可能犯的错误,预先告诉你。
当然,说了也可能白说,也可能你们继续犯,但是我提前说,至少尽力了。
即便完全看懂并吸收了前三部分的人,他们在构建自己交易系统的过程中,依然可能掉入下面这几个坑。
第一个坑,他们不是连续交易的。
我举个例子,比如A品种,它的交易时间是一周五天,一天10个小时,其余时间休盘。
B品种,它的交易时间是一周五天,每天24个小时。
现在有一个新人,一个企图打造自己交易系统的新人,他建立了一套交易规则。
好比满足哪些哪些条件,他会进场,满足哪些哪些条件,他会出场,他的止损在哪里,止盈在哪里,盈亏比是什么,以及他的仓位管理是什么,方方面面他都是有套路可循的。
有套路可循的意思就是说,他不是临时决定的。
好比交易条件触发了,他不会说临时重仓,临时轻仓,临时不做。
他是有规矩的,这就是一个企图建立,或者说,还在跑系统阶段的,试图打造属于自己交易系统的新人的模样。
但是,因为现实中的种种原因,他们往往无法完整的交易整个时间段。
比如A品种,实际上需要你每周花510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在上面,B品种更多,需要你花524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在上面。
很多人是没有这么长待机时间的。
他可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,他也许只是在工作的间隙时间打开盘面看一眼,比如每天一小时。
这一个小时里,触发的交易,才会被他的交易系统执行。
那么我们来想一想。
比如A品种,这个品种每周的总的交易时间其实是50个小时,而你每周启动你的交易系统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。
那么剩下45个小时里面,难道是没有符合你交易条件的行情么?
当然有。
但是你看不到,所以你不会去做。
那么你这个交易系统跑出来的结果,就失真了。
因为你的交易条件,是围绕这个品种建立的,不是围绕你自己随机选择的每周5小时,能理解么?
你等于加入了一个人为变量,在干扰它。
这个交易系统如果是临阵对敌的将军杨业,你随机选择的行为就是那个背后瞎干扰的赵光义。
明白我的意思了么?你要跑系统,就要跑完整。
好比7*24小时的B品种,如果要跑交易系统,那就得两个生活在不同时区的操盘手携手,每人负责12小时,俗称两班倒。
这跟开出租是一样的,人歇车不歇,要换班的。
那么有人就会说,这不可能呀,哪怕是交易时间不连续,每天只有10小时,也做不到,会影响上班的。
是的,是会影响,但这就是代价。
天底下所有值得做的事情,都极其艰难。
《士兵突击》里的伍六一,五公里越野跑,绑着沙袋跑了五千公里,也才拿了个全师第二。
他为了进老A,腿筋都被他跑断了。
刘备是好当的么?老A是好进的么?
军队和游客最大的区别在于自我认知。
游客实际上想要的不是赚钱,而是在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,舒服地赚钱。
舒服,你就只能当客户,不可能当商家的。
所以说,很多人的问题在于,他明白是明白了,但是一到做事,他就开始打折扣,总是以怎么让自己舒服怎么来的方式去执行。
那当然不会有结果。
第二个坑,交易系统的市场适用性问题。
如果我们把上面说的A品种,B品种看作一项体育赛事,比如A是乒乓球,B是羽毛球。
交易系统相当于球拍。
实际上乒乓球需要乒乓球的球拍,羽毛球需要羽毛球的球拍。
这里不是第三部分提到的相性的问题,这是一个技术问题。
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即便你是刘备了,你个人素质没毛病,你也会发现,不同的品种,甚至不同的平台,都会影响你的交易系统的选择,与使用。
但是,多数试图建立自己交易系统的新手,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他们的球拍是共用的。
也就是说,他即便走出了第一个坑,他好不容易在A项目里跑出一个交易系统,他是马上就会挪到B项目里去使用的。
好比他好不容易学会了乒乓球,马上就会拿着乒乓球拍去打羽毛球的。
结果纷纷爆仓。
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交易系统的适用性。
我前面用巴菲特,索罗斯,西蒙斯打过比方,还分别起了名字,什么猴子偷桃,白鹤亮翅,黑虎掏心。
但这只是比方,实际上并不是说天底下所有的波段交易者,都是索罗斯的那种白鹤亮翅。
俗称白鹤亮翅内部也有很多分类,从白鹤亮翅1到白鹤亮翅一千,这个编号是无穷的,而且彼此之间,很多时候都是冲突的。
这个交易系统,或者讲你的招数的适用性,是根据它的规则来决定的。
它的规则越少,那适用性越广,好比你说你的交易方式就是打板,那么适用性就很广。
但是这么简单的策略,它是不是真的管用,就是个问题了。
因为完全有可能在这个市场里,或者在某几个品种里你打板是管用的,那是因为这个环境下的某些交易者,以及规则出现了漏洞。
而你换一个环境,甚至换一批交易者,可能人家就不上当了。
你去钓鱼,和钓小龙虾,你去试试看,效果完全不同。那个鱼就很难上钩,小龙虾就很容易上钩,钓上来放下去,下次钓它,它还上钩。
那这个市场里到底是鱼还是小龙虾,是根据市场来划分的。
看到了么?这里面实际上有个隐藏变量,俗称去哪里打板。
我这只是随便举个例子,打板是一种很多年前曾经有过价值,已经过期的方式。
它为什么会过期?就是因为鱼塘变了,小龙虾没了,变成鱼了。
我再给你举个例子。
国际市场上经常会有周末出大消息的事件,就是说,相关品种会受到影响,周一开盘之前,大家都知道它必然跳空。
那么就会有一种人做下列交易。
他找两个风控水平不咋样的平台,同一个品种,同样的金额,一个平台开空,一个平台开多。都在周五收盘的时间,都在同样的价位,都尽量杠杆加到最大,并且保持两边杠杆相等。
那么到了周一,会出现什么情况?
如果周末静悄悄,什么消息都没有,那就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,只是支付了周末的隔夜利息,所谓交易的手续费。
两张单子都同一个价格平仓。
下一个周末,继续。
如果遇到一个周末,爆大消息了,下周一必然出现一张单子大幅度盈利,一张单子直接爆仓。
因为你杠杆太大了呀。
大幅度盈利的那张单子的盈利,是数倍于你本金的。
好比你杠杆拉了200倍,波动了5%,那就是10倍。
可是另一张在另外一个平台里的反方向的单子呢?仅仅是爆仓,被强制平仓,你只是损失了你的本金。
一边是10倍,一边是亏1,综合起来你还是大赚,你赚的谁的钱?
是另一家平台的钱。
他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给你及时平仓的,也就是说,你爆仓爆掉的那个钱,那个跌穿仓,跌破你保证金之后的钱,是那个平台方自吞苦果的。
他理论上可以找你讨要,问题是,你选择的这两个平台分属两个国家,而你自己可能身处第三个国家。
上哪儿找你去?
谁叫他自己风控做得不好呢?他要是风控做得好,遇到这种周末最后临时下这么大杠杆的客户,他就应该猜到人家一定在别的平台上也对锁了另一张方向相反,数额相同的单子。
他就该在周五休盘后采取相关措施,而不是等到周末大事件发生,不是等到周一替你挨这一刀。
那么我们来看,这种流氓行为,是不是也是一种交易策略?
实际上也是。
这也是交易系统,这种行为本质上和碰瓷也没多大区别,它也能稳定盈利,而且利润奇高。
那么这种交易系统的规则,它的限制范围,或者说,它选择的是什么?
其实是平台。
你能盈利的前提是你得找到两个好欺负的平台。就像碰瓷的也得找个好人去碰。否则人家直接碾过去,你命都保不住。
这种风控做的不好的平台,都得在国外找,你要是在国内找平台,对不起休想赖,穿仓之后的钱,一定会问你要讨要,你跑到天涯海角,都会问你讨要,直到你唱完真还传。
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资金在海外你怎么确保安全?或者说的更干脆点,你能入金,就一定能出金么?
所以你看到了么?
所谓混乱是阶梯,永远都是针对强者的。
一个投资人究竟为啥会稳定盈利?
本质上是你找到了某个东西的软肋,这个东西可以是某个品种下的算法,可以是某群不长记性的散户,也可以是某个有漏洞的平台。
什么叫软肋?就是你比对方强,而所谓的稳定盈利就是你逮住好欺负的,可劲儿欺负。
交易系统你可以认为就是我们老祖宗讲的,相生相克的原理。
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一物降一物,石膏点豆腐。
职业交易者在构建交易系统的时候,你越是具像化,你越是容易达成目标。
因为你很清楚,你要研发的产品就是为了克某个平台某个品种,甚至某批散户。
如果你指望研发出一个东西,可以克万物,克一切,那你就要掂量下自己了。
真要是能研发出一个克一切的东西,它在一切市场里都大杀四方,那是你能拥有的么?
就像有的交易者志在二龙山,有的志在桃花山,有的志向大一点,像巴菲特那样,志在梁山。
你总不至于志在天下吧?
明白我这句话么?你所期望打造的交易系统的适用性越强,也就意味着它打造的难度越高,打造的成本越高。
这是你能觊觎的么?
所以你去看那些职业交易者,他们往往是专精一行的。
像巴菲特,索罗斯,西蒙斯这种都已经是范围很大的,而很多更小的职业交易者,他实际上靠什么起家?
靠聚焦起家。
就是汇聚在某一个平台的某一个品种上,他就在这么小的盘子里把自己做成最大的那个克星。
这样他就起家了,他就有了根据地,然后他再说怎么招兵买马,去企图占领别人的山头。
这就是很多人迟迟无法进入稳定盈利的根源。
你不是把精力都放在一个平台的一个品种下,你是今天看看这个好,明天看看那个好,看见什么都想炒。
你没有根据地,那你当然无法进入稳定盈利。
因为你一时性起去到的任何地方,都有地头蛇的,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,何况你是个麻瓜,去了就中埋伏。
要知道每一个山头里面,都有这种职业玩家,他们守在自己的二龙山里,打埋伏。
隐藏部分,彩蛋
话说到这地步,该明白的,都明白了,还不明白的,那就是不想明白。
我非常理解一小部分人是失望的。
因为他实际上就是想要靠运气,那么作为彩蛋,或者说,作为赠品。
我可以告诉你们,怎么赌运气。
你只要记住我这个原则,尽管是在瞎赌,但你比起其他瞎赌的,还是有优势的。
这个原则就是一句话。
人这辈子,只有两次时机可以赌运气。
第一次,是你出道的时候;第二次,是你临终的时候。
为什么?
因为你出道的时候,一无所有,当然富二代除外,富二代也不会问这个。
一个人,应届生的时候,跌一跤,能不能爬起来?当然能。
因为你兜里没钱,你没有积累。
但是反过来,等你工作了十年,你再摔一跤,还能站起来么?
工作十年后,你都要迎接35岁的坎儿了,不摔跤都未必能顺利通过,还敢摔一跤么?
第二次就更简单了,人死债消。
都老的要入土了还有人肯借钱让你玩,那不玩白不玩,输了就下辈子做牛做马去还呗。
只有这两次,可以凭运气,其余莫瞎来。
说到底,是因为这两次一个天然带了止损,一个天然不需要止损,因此导致你的盈亏比放大了。
看到了么?即便你要凭运气瞎来,你仍然跳不出交易系统早就运算好的这个游戏的法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