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存在“大考”,就如同不存在“皇国兴废在此一战”

原创 作者:碧树西风 公号:记忆承载 发布时间:2022-09-27 7:00 发表于浙江

原文地址:不存在“大考”,就如同不存在“皇国兴废在此一战”

那天我们聊过《底线》,有人跟我说,《大考》同样老戏骨云集,而且更好看。

大考这个词儿听起来就清楚,指的肯定是高考。高考迄今为止在很多人心中,仍然有着一考定终身的号召力。

《大考》演什么内容?就是一群人的高考。确切地说,是一群生在非典,考在新冠的考生们的遭遇。

高考本身就是一种压力,叠加新冠下的高考,压力下的压力。

我为什么不喜欢大考这个词儿?因为这个词儿给你一种熟悉的日漫风。

日漫里面经常有一种说法叫做皇国兴废在此一战。

如果仅仅是艺术表达形式我不觉得奇怪,艺术的表达时间很有限,电影通常就2个小时,王子与灰姑娘相遇,然后失去,然后找到,然后面对困难,克服困难,剧情拉到高潮,下面的观众喊,在一起在一起,最后幸福的生活在城堡里。

这是艺术,艺术选取的是2个小时的片段,婚姻可不可能只有2个小时?

你想真正了解王子与公主,很容易呀,查尔斯与戴安娜,整部剧情被全球的狗仔队们爆了多少年,我们都很清楚。

这就是两个小时的表达与一生的表达之间的距离。

当然,日本人很喜欢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说法,或者讲叫做决战。绝不仅仅体现在日漫里。

你比如日本人最得意的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,都是这种想法的体现。他们通过抓住一个机会,狠狠地讹诈了对方一笔,从而自身获益。

用伊藤博文的话讲,他们真的咬走了对方一块肉,而且咽了下去。

但是我们站在宏观的,或者说更长的时间轴上来看,靠这种办法,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吗?

当然不能,你看后来就知道了。后来日本也有两场战争,一次是与中国之间长达八年的战争,一次是与美国之间的战争。

日本还是这个想法,希望自己用极短的时间,比如3个月,迫使对方认输,议和。或者希望通过一次珍珠港事件,迫使对方做出战略性质的退让。

结果有没有成功?没有。

为什么没有成功?因为只要对方不和你选择决战,或者阶段性战争,对方和你选择国战,那最终输掉的,必然是日本。

你的战略纵深太小了明白么?你赢再多次都没有用。只要对方选择不停,最后输的就是你。

二战结束后,日本的战略家做过深刻的反思。这个反思的目标直指决战思维。

他们发现,日本虽然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捞了一笔,但是被忽悠瘸了。从此之后养成了一种决战的思维惯性。

于是不切实际的开启了蛇吞象的计划,无论对中国,还是对美国,都是蛇吞象,日本吞不下去的。只要对方不妥协,和你拖,最后的结果就是蛇被撑死。

等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昔日投机得来的,统统得吐出去。

这道理说复杂很复杂,说简单也很简单。

说复杂是因为很多人都想不通,他们和战前的日本没啥区别,认为人生就是由个别决战组成的。

所谓个人命运的转折点,在此一战。赢了如何如何,输了如何如何。

大考里面王千源演的校长,就这思路。他始终在告诉学生,只要你肯下苦功夫,考上好学校,进了大学,你就爽了,从此想咋玩咋玩。

你看,连从事教育的校长,也这么想。

但是你说简单吧,这道理很简单,连说相声的都懂。

曾经有人问郭德纲,你的一夜成名是哪一夜?郭德纲说,每一夜。

你看,多简单的道理,不需要你读书也能明白。

一夜成名?

没有之前的每一夜,那一夜到了你面前,你能抓住吗?就算你能抓住,没有此后的每一夜,你能保住吗?

陈宝国演王千源的老丈人,也是一所中学的校长。他并不认同自己女婿的教育理念就在于他很清楚,人生不是一次大考,人生是一辈子都在大考。

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。

这话放在剧中那时候,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。三年过去,很多人开始学会了接受。

因为你已经发现了,即便扛过疫情的第一波,迎来暂时的报复性消费,接下来随着反复,随着全世界的反复。像航空,旅游,酒店,很多生意都是不好做的。

一部分人收入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人,渐渐地,更多人会觉得困难。

有些人在2021年的时候,还抢着入场,人家的酒吧不行了,自己把它盘下来,觉得抄了个底。结果盘下来,发现抄在了半山腰。

那天聊美联储的加息与俄罗斯的动员令的时候,有个读者问我,说美联储要加息,没完没了,美股跌得连妈妈都不认得,大帝又要搞动员令又要搞公投,眼见着战争规模在扩大,能源价格居高不下,美国的通胀没法解决,美元加息就不会停,那么以发达国际为首的世界经济就难以好转。

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?风叔,给个答案,不要回答说always。

我回答说,就是always。

就像那部电影,人家问成年人的人生是不是一直这样艰难?答案只有四个字:一直这样。

呵呵。

学会接受这一点,你就长大了。如果一定要等着王千源校长来哄你,跟你说进入大学就好了,那对不起,你真掉坑里了。

想想看你就应该明白,进入大学之后不会好的。在疫情的压力下高考,只是个餐前开胃小菜。

等着你的大餐还很多。比如你会发现考研特别难,扎堆,报考的人数屡破新高,而且录取的人数开始减少。双倍的难度。爽不爽?

接下来考公,接下来发现有些地方即便考上了编,也可能面临减薪。而如果你想要进入企业,会发现,大厂校招人数下降很多,比往年难得多。

这只是开局,给你个前菜试试,开局通常不是主菜。你日后还要面对婚姻,买房,中年职场危机,养育孩子,以及自己何处归去的晚年。

这就是我不认同王千源校长的原因。

在我看来,他只是为了自己的KPI,想要通过打兴奋剂的方式透支这孩子的未来,从而使得他在现阶段暂时表现出更亢奋的状态。

这么做是没用的,或者说有,也是副作用。

那么为什么他的话有市场?因为这就是人性。人是靠预期活着,健身教练带你跳操的时候,不断地鼓励你,马上就好了,马上就要停了,马上就休息了,只有16秒,只有8秒。

回头你发现8秒后面还有8秒,8秒后面还有8秒。一二三四,二二三四,换个姿势,再来一次。

那8秒比本草纲目都漫长。

这就是给你打鸡血。让你觉得好像跳一次操就能怎么样似的。接下来鼓动你办卡,可是你办了卡之后才知道:减肥不在于哪一天,而在于每一天。

人会反反复复掉进这个套路里,是源自本能。

市场里几乎99%的人,都是想要来暴富的。他们想要赚一笔就走。问题在于,富不富,根本不决定于某一笔。

是个人进赌场,都是这么想的,我赚一笔,然后再也不玩了。

问题是这个一笔是多少呢?这个点,数值是多少?时间上是多少?

你拿1万块钱去玩,反反复复,赚了3万块钱,你走不走?

有人说,这没用呀,有这3万块钱我也不会富,没有本质区别。好,那你投入更多,不断地砸钱进去。最后你会发现,你在赌场里整个的输赢记录下,总体盈利3万块就是你这辈子的高光时刻。

你以后再也做不到了,你开始陷入各种债务,拆了东墙补西墙。

把时光回到最初,你愿意拿了3万块走吗?对不起,你还是不愿意,因为你在最初,是无法知道这是高点的。

你判断不了高点,所以你没法做到赚一笔就走。那种想着我用1万块赚到3000万的人,基本上都是二缺。

因为赌场早就算过概率了,你用区区几万块或者十几万做本,输赢记录里的高光时刻是3000万的概率,比你走在路上被哈雷彗星砸死的概率都低。

所以如果你想赢,只有一种办法,那就是概率上你就是赢的。概率上你是赢的,效果就像ATM机吐钱,它是持续不断吐的,跟运气没关系。

你想想看,如果你去取钱,如果需要决战一下,ATM机再决定吐不吐,吐多少,你肯定是遇到假机器,掉进局里了。

所以请放弃决战思维,转而引入成本思维。想赢办法很简单,成本比他低,你就赢定了。

咱们讲山头的时候,很多人问过我,当初怎么从某个机构手里抢走一个山头的?

其实对方比我更清楚地描述了实际情况。

对方决定撤的原因就一句话,我们不可能和一只屎壳郎比吃屎。

明白了吗?这和本金大小无关,资源多少无关,也许你比我更优秀,你们团队里都是哥大的,都是耶鲁的,你是龙凤。

问题在于,现在咱们比的是什么?比的是吃屎。

没有谁能够比吃屎比过屎壳郎,因为它快乐呀。你就是龙王也没用,你每吃一口屎,你都是痛苦的。它每吃一口屎,都幸福得不得了。

还要继续吗?

上帝来了呀不管用呀。

我那天聊师姐案例的时候说的就这点事儿,猴子怎么战胜鱼?把它捞出来;鱼怎么战胜猴子?把它拖到水里。

我聊过某个好朋友,他一个二本生,此前生产线上的工人,因缘巧合进了某芯片公司做码农,结果不到一年成了经理,手底下一群985硕博士,怎么做到的?

他有个特长,这人几乎不用睡觉。所以号称公司里不灭的明灯,改代码汇报响应客户需求。

我们两个人当年聊过这个话题,惺惺相惜。他跟我说,人至贱则无敌,我深以为然。

人至贱则无敌的意思是说只要我的成本为零,谁也打不过我。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选择战场,让自己的成本无限趋近于零。

然后我和你打吗?不,我恶心死你。

他的办法就是及时响应,客户凌晨3点的需求,他凌晨4点就提交。他没有生活,真正做到了7*24小时在公司。

老板哪怕是为了为了拿他当标杆,更好的剥削其他人,也会提拔他的,必然的。

我没他这种不睡觉的天赋,于是我就得去寻找别的天赋。我一定要找到长期化的低成本路线,而不是去搞什么决战。

寻找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低成本长期路线,这才是真正的大考,贯穿一生的大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