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看常州女孩为买手机,当街嘶吼动手打妈妈?

原创 作者:碧树西风 公号:记忆承载 发布时间:2021-12-23 7:30

原文地址:怎么看常州女孩为买手机,当街嘶吼动手打妈妈?

这个事情一波三折,就像折子戏一样,首先我们说第一折。

第一折是画面上,一个戴头盔的妈妈,骑在电瓶车上,后面是上初中的女儿。

女儿一直在打妈妈的头盔,让她赶紧走,她就是不走,一群人围观,在批评这个女儿不懂事,不孝顺,看她出丑。

第二折是完整的故事。

完整的故事是这个女孩,自己打工,赚了4000块钱,和妈妈商量,由妈妈再补给她2000,买个新手机。

到了店里,舅舅说,修修得了,何必买新的,于是妈妈反悔了,拉着女儿走。

一个初中生,也不知道干了多久,才攒下的4000块,你这会儿跟她讲什么要暴打消费主义,能修就先修着用,她很难接受。

妈妈批评,不接受,妈妈训斥,不接受。她不懂道理,她只是觉得被最亲的人骗了。

然后就是那一幕,妈妈和舅舅毕竟是成年人,很懂得用围观者舆论的压力来迫使一个未成年人屈服。

结果这个女孩暴走了,她觉得太丢人,她觉得似乎全世界都在指责自己,于是越发愤怒,动手打妈妈。那么周围的人,也就越发进入高潮。

看完折子戏一的围观网民,指责这个女孩;看完折子戏二的围观网民,指责这个妈妈,毕竟有曾子杀猪的故事在先,既然你答应了孩子,为什么又出尔反尔,还套路她。

我想聊的,是折子戏三。

你指望妈妈变成曾子,是很难的,这世上出尔反尔的人多了。

有的人说,一个孩子就是这样被毁的。她发现通过努力,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;她发现世上没有什么说了算的,哪怕是亲人;她发现这个世界没有理解,没有帮助,只有各种套路。她明明很委屈,却似乎错的总是自己。

于是,最终消沉了,或者说,躺平了,随它去吧,人间,不值得。

一个人为什么会这么想呢?说到底,是因为这个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样,又或者说,你太希望世界给你一点正反馈,哪怕是一点,这东西,叫做求认同。

你太希望得到认同了。

求认可,本质上是一种执念, 在乎,你就输了。

跳出来,是打破执念的第一步,你注意,仅仅第一步。

我们昨天的收费文章里,提到过一种说法,人的认知不是一步到位的,是不断地打破旧自我,形成新自我。

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否定,自我重建,就像凤凰投进火堆里,从灰烬中重生,不断地重生。

我举一个例子,我自己的例子,几年前举过的。

我小时候,确切的说,是10岁以前,上小学中低年级的时候。

我有病,体检的时候不保密,同学都知道,他/她们没有谁有善意,更多的是恶意的揣测我,会在几年级嗝屁,最远的预测者也没有超过18岁。

我就是在一个校园霸凌的环境里长大的,整个小学阶段都如此。

所以我非常能够理解那个女孩崩溃的原因,因为外部的伤害,太强,自己的孤独感,太强。

当然也有不同之处,所谓不同就是我不哭也不闹,也不跟家长说也不跟老师告状,此事无人知晓。

当然异常是有的,我很小的时候,小学一年级,我妈给我洗脚,我问她,人如果活着终归是要死,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

她很惊愕,这不该是一个6岁的孩子讲的话。就像一个老者,附身到一个孩童身上,在说话。

我不哭也不闹从不向外界求助,并不意味着我不觉得世界很残酷,我觉得,毕竟那时候我太小了。我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,全世界欲置自己于死地。

要知道此前,我没有读小学的时候,3岁时养的一只猫死了,8岁时,我还会问奶奶,它痛苦么。要知道即便对着一只死鸡,我也会往它脖子里放米。我善待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如此待我,何也?

这种困惑,到初一的时候结束了。

因为此前长达数年的思考,让我想清楚了一件事。你不应该对环境抱有期待,你只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。

我是怎么弄明白的?无它,看《动物世界》。

我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《动物世界》,我看着看着就想通了。

动物从一出生起就杀机四伏。生存或者毁灭,这是一个问题。to be or not to be,that’s a question.

如果你也能看懂《动物世界》,如果你能明白我初一明白的这点事,其实我们会减少1/3的题材。

我爱他/她,她/他为什么不爱我?

我付出很多,为什么不给我升职加薪?

我买了这只股票,它为什么不涨?

这就是昨天我说的,层面1的问题,你站在层面2,这些就不是问题。

职场里你的价值不在于你做了什么,而在于你还能做什么。

道理是相同的,表达方式千千万。

比如我高中时看过作家刘墉写给儿子的信,他说,只有一棵枣树结枣子的时候,人们才认得它是枣树,只要不结了,很快就忘记了。

他是在感慨自己身为作家,只要没有作品,很快就会被遗忘。

你把这句话和我前面说的那句职场名言放在一起读,道理难道不是同一个么?

这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,我此后无数次逻辑重建,但是这点浅显的道理拿给同样的初中生用,就很适用。

如果,我是说如果文中的女孩能够在和我小时候同龄的岁数明白这点事儿,那么这一切都不构成对她的伤害。

路人围观,大家指责会让她崩溃么?不会的。

我小时候,认知每重建一次,我都会测试。虽然那时候我还没有读过王阳明,也不知道知行合一,但是《动物世界》里教过同样的办法。

老土狼会告诉小土狼,你得试试,抓住兔子,才是真知。你看,圣人知道的,未见得动物们不知道,大人明白的,未见得小孩子不可以明白。不是什么东西都非得读书,铁木真根本不识字,没接受过教育,谁教他打仗的?蹲在草原上看狼打架,看着看着就学会了。天下的东西,本就殊途同归。

我以前写过,我初中的时候很能捣乱,而且是故意的,别说和同学老师作对,甚至和校长作对。

我就是想测试下,如果所有人都站在我的对立面,如同小学时一样,我还会不会有情绪,无论是恐惧,悲伤,或者什么。

经过测试我发现,已经没有情绪了。就像一个PC玩家在游戏里,看NPC的感觉,于是我知道,哦,这个认知点,我是真的知道了,因为我能做到嘛。

如果你能做到,你不仅仅不会对妈妈失望,对路人怨恨,而且,你也不需要手机了。

你想想,你需要一个6000块的手机的本质是因为什么?

手机有社交属性,你想要因为它得到朋友们的夸奖,赞许,甚至羡慕。

当你看世界如同看游戏,当你看世人如同看NPC的时候,你还渴望这些么?

当然不。

我初中拿全校做了三年的试验,最后的结果并没有人以我为敌,相反,我毕业的时候,连其他班的同学都涌入我们班教室,让我给他们签名,有的人还让我签在他的背上。

很有趣对吧?这个世界不因你的态度而转变,世界的本质是慕强的。

有人会问,你成功的把世界对你的巴掌扇了回去,你开心么?

你这么想,就想歪了。

不需要认同,是一把双刃剑,没有悲伤的同时就不会有喜悦。别人诋毁你,你会当耳旁风,别人认同你,你同样会当耳旁风。

有人不明白,那这有什么用呢?看起来得失参半,没啥好处呀?

今天多说点吧,你玩过游戏么?游戏里面有种东西叫做科技树,如果你想要某种后期非常强大的技能,很早之前,你就要提前在某个领域的分叉上,点一下。沿着这条路点下去,最后才能得到你要的那个强大技能。

我来告诉你,这点初中时升级的内容,后来有什么用。

很多年后,我硕士毕业后,不满足于工作,进入国际金融市场,玩高杠杆,高风险,快进快出的游戏。

我写过,有读者问,为什么那时候,就有华尔街的交易员,愿意和你这个当时的小白交流?

道理很简单,因为他觉得我很另类。

我们都听过巴菲特的那句话,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,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,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怎么做?

当所有人贪婪的时候,你不贪婪,所有人恐惧的时候,你不恐惧,至少说明一点,你根本不需要别人的认同。

这一点,足以把99%的人隔离在外。

人都是需要认同的,大部分人离开了认同就会像那个初中女孩一样,精神崩溃。

这就是为啥散户一定会追涨杀跌,因为你受不了。你一定受不了,大家都上,你按耐不住,大家都撤,你惶恐的一匹。

那年月我是个小白,问题是,我没有情绪。无贪婪,无恐惧,不需要认同,看世界如同看游戏,看别人如同看NPC。

那个交易员当然会很惊讶。

李寻欢第一次看到阿飞的时候也很惊讶,阿飞有人的思考能力,却完整的保留了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,那自然是练武的好材料。

这就是我们今天聊的折子戏三。对那个女孩没有什么帮助的,我相信她做不到。

但是对于某些做投资的读者,可能有些启发。

我今天说的这么多废话,其实金庸早就写过了,如果你当时能看懂的话。

韦小宝曾经问澄观如何学一指禅,澄观告诉他:

先学少林长拳,再学罗汉拳,然后学伏虎拳,内功外功有相当根柢了,可以学韦陀掌。如果悟性高,可以跟着学散花掌。是否能学波罗蜜手,要看各人性子。再过十年,或许可以练韦陀掌。

韦陀掌之后是波罗蜜手,金刚神掌,拈花擒拿手,般若掌,易筋经,最后才轮到一指禅…

而且,你注意这些都有时间限制的,比如过了多少岁,再去蹲马步,就很难突破了。

原因也很简单,小孩子没有成见,他看《动物世界》能把自己融进去,真的能把土狼当师傅,从而悟出点什么。等成年后是做不到这一点的,你固有的东西太多了。